理论学习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学习 > 正文

    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会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议题材料汇编(2024-19)

    时间:2024-09-12 浏览量: 编辑:新闻网内容发布

    分享: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

    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李强主持 赵乐际王沪宁蔡奇李希出席 丁薛祥讲话

    本报北京9月10日电 (记者赵成)全国教育大会9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必须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

    9月10日是我国第四十个教师节。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李强主持会议。赵乐际、王沪宁、蔡奇、李希出席会议。丁薛祥作总结讲话。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大决策,确立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习近平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重大关系。

    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指出,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着眼提高创新能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强化校企科研合作,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

    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持续巩固“双减”成果,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

    习近平指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加强教师待遇保障,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让教师享有崇高社会声望、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

    习近平强调,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为推动全球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李强在主持会议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全面总结了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格局性变化,系统阐释了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深刻阐述了教育强国建设要正确处理好的重大关系,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是指导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崭新篇章。

    丁薛祥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锻造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完善高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发挥好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功能。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解决好人民群众关于教育的急难愁盼问题。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升教书育人能力,强化待遇保障,巩固好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根基。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构建好有利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大会精神入脑入心、工作部署落地见效。

    会上,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辽宁省、上海市、湖北省、贵州省、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大学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

    会前,习近平等领导同志亲切接见了参加庆祝第四十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代表,同代表们热情握手,并同大家合影留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出席会议。

    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军队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中央管理的部分企业、高校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来源:《人民日报》2024年9月11日第1版)




    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重要讲话指明方向、催人奋进

    《人民日报》记者

    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必须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是指导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

    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大决策,确立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感触很深:“近年来,学校牢牢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紧紧围绕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三项基础性工作,正确处理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重大关系,努力办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舒歌群表示,要继续探索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本硕博一体培养模式,在科教融合中探索高精尖缺人才的自主培养,不断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且有质量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湖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周静表示,“全省已建成1558个城乡学校教育联合体,覆盖75%的义务教育学校。下一步,将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持续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陕西省委副书记、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邢善萍表示。

    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立德树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是高校的根本任务。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介绍,“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拓展‘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

    “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表示,“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推动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党委书记王群说,“我们将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强化校企科研合作,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部高校学生司(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司)司长孙海波表示,“我们要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作为重中之重,拓宽就业空间,畅通成长路径,强化品质服务,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加强学生职业规划和生涯教育,推动就业与培养有机联动、人才供需有效对接。”

    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构建具有福建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福建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叶燊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宴兵表示,将建好建强陆海新通道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联盟,搭建国际交流合作、资源共建共享、国际科研合作等多元平台。

    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重大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重大关系。

    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表示,“高校应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强优势学科,不断推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全面提升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能力。”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学生的殷切期望和浓浓关爱。”贵州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邹联克表示,每个学生的禀赋、才能、爱好和特长不尽相同,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基层教育部门要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

    宁波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局长毛才盛认为,教育必须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应顺应时代发展,动态调整优化专业设置。以职业教育为例,既要从学校端发力,开设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紧缺专业,也要从企业端入手,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等方式,培养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周亚明表示,上海市推进实施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针对对学校激励不够、保障不够等,鼓励各校继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持续释放和激发办学活力。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表示,与此同时,高校应不断深化与海外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联合科研攻关,在国际学术共同体中发挥突出作用。

    (本报记者吴丹、黄超、丁雅诵、吴月、闫伊乔)

    (来源:《人民日报》2024年9月11日第1版)




    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

    《中国教育报》社论

    在全社会热烈庆祝第四十个教师节的氛围中,全国教育大会9月9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必须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全面总结了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格局性变化,系统阐释了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深刻阐述了教育强国建设要正确处理好的重大关系,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是指导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体现了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强国建设规律的深刻洞察与精准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大决策,确立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我们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教育事业各方面各环节,深刻认识教育强国建设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深刻把握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正确处理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大关系。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有什么内涵和特质,这既是我们的目标,又是我们的方向。要深刻领会,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重大关系。这是对教育强国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是我们推进工作的科学指导。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全面落实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推动重大举措扎实落地。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扎实的行动,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必须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在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担当作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期盼;必须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全力加强教师待遇保障,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巩固好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根基;必须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为推动全球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全国教育大会是对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动员部署的一次重要会议,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当前,对全党全国人民尤其是教育系统而言,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就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崭新篇章。我们要心有宏伟蓝图,坚持目标导向,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大会精神入脑入心、工作部署落地见效,为早日实现教育强国目标,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教育力量!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4年9月11日第2版)

    版权所有  国际关系学院党建专题网